教學隨筆:
我的“反轉課堂”
德陽市實驗小學 蘭蓉章
昨天,布置第五課《古詩詞三首》這課的預習時,我提醒孩子們要好好預習,今天上課時我會邀請同學上講臺來代替老師給大家講這一課。
今天上課伊始,我打出燈片——古詩詞學習匯報要求:1、朗誦古詩詞,注意讀準字音:先自己朗誦一次,再領著大家一起朗誦一次;2、理解詩題,了解詩人;3、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,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;4、你最欣賞詩詞中哪一句,為什么?5、再次朗誦古詩詞。
我剛說完要求,沒想到田晨希、劉伊婷這兩位女孩子就高高地舉起了手,自告奮勇要求上講臺來給大家講。我心里一喜,看來有戲!
果然,只見她們大大方方地走上講臺,聲音洪亮地講起來:
我們給大家講第一首詩《泊船瓜洲》,請同學們看著書,先聽我們朗誦一次……,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一次,注意讀出古詩的節奏……
“泊”是停泊的意思……
詩人王安石字介甫,號半山……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……
這首詩的意思是……
……
她們按照學習匯報要求,一絲不茍的給大家作了學習匯報,期間,我站在教室后面,適時進行指點、串聯,我發現臺下其他同學沒有一個開小差、搞小動作的,大家都聽得特別專注,不時有同學舉手作補充發言,教室里不斷響起一陣陣掌聲。
她們講完之后,我作了簡單小結,首先表揚了田晨希、劉伊婷兩位女同學非常大膽,她們的主動性、積極性值得大家學習,并且肯定了她們講得好的方面;又表揚了專心聽講、互動參與的同學。
下面該我出馬了,剛才孩子們已經學習過的內容肯定不用我再去重復了,現在我只需要講講剛才遺漏的知識就行了。
我說:“同學們,你們知道嗎?這首詩中因一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,有誰知道是哪個字嗎?”引導孩子們了解了課后“資料袋”中關于王安石推敲“綠”字的故事。之后,我又引導學生去理解詩中所寫的“瓜洲、京口、鐘山”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,以簡筆畫的形式先讓學生明確這三個地方的位置,接著引導他們去揣摩詩人寫三個地方之間距離的用意所在。從而使學生明白詩人在瓜洲遙望家鄉,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,想到的是遠隔幾座大山的家鄉鐘山。一道長江水,數座大山,可謂山高水長,路途遙遠,可在詩人心中只是“一水”“只隔”,實際距離與心理距離的巨大反差,更能突出詩人人在途中,卻心系家鄉,戀鄉之情、思鄉之意躍然紙上。
第二首是《秋思》,周宏煜、申力文、劉力維三個男孩子踴躍地站上講臺。他們也講得頭頭是道,臺下同學的配合依然出奇地好。
之后,我只是重點引導大家對“見秋風”“意萬重”進行了想象說話。那天中午午間課時間,我就讓孩子們想象古詩《秋思》中描繪的畫面,把《秋思》改寫成一個小故事。我沒想到,短短一節午間課功夫,班上絕大多數孩子居然都能洋洋灑灑寫滿兩大頁。下面與大家分享周宏煜同學所改寫的小故事中的幾個片段:
【……
秋風瑟瑟,我不禁打了個寒顫。一抬頭,便發現秋葉紛紛揚揚地飄落,為這個思親的秋天增加了幾分蕭條與凄涼?!?/span>
唉,家人們久久不寄家書來,就讓吾先寫一封信給汝們吧?!?/span>嗟乎!時運不齊,命途多舛。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。……”我一邊背著王勃的《滕王閣餞別序》,一邊往我的書房走去……我鋪開一張存放多年的生宣,提筆蘸墨,手卻僵在了空中。
此時此刻,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了千愁萬緒,不禁潸然淚下……
“兒啊,汝還好否?學習可否進步?爾師表揚爾否?”“夫人,吾家人可否安好?多謝汝照顧吾之雙親!”“吾師,您最近身體可好否?”“爹、娘,吾長久未回家,是為不孝,還望二老恕吾一罪!”……
我定了定神,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。
信寫好了,我仔細地封好,吩咐仆人叫送信人過來,交與手中,囑咐其一定要將信送到吾家人手中。他拿著信,轉身上了馬,正欲策馬揚鞭時,可我突然覺得信中還有遺漏,“汝再等等!”情急之下,我沖著送信人大聲叫道。送信人一怔,問道:“先生還有何貴干?”我一步跨上前,奪過家書,說:“麻煩汝再等吾片刻?!薄?/span>
送信人終于上路了,我目送著他的身影消失在秋風中,不禁淚眼蒙眬,繼而,兩顆冰涼的淚珠滾落至腮邊……】
讀罷周宏煜的文章,更是令我驚喜不已,不僅想象豐富、合情合理,而且居然還有濃郁的古文味兒,什么“汝、吾、爾、否……”竟然用得如此貼切,令我這個當老師的都不得不佩服??!在感嘆“后生可畏”的同時,不禁暗喜這堂先由學生講,再由老師補充的“反轉課”所帶來的令人滿意的效果。
這就是我的“反轉課堂”,一種讓孩子們先學習,先站上講臺來講,然后再由老師補充的趣味兒課堂。
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晚上,我又接到班上學生陳雨玲打來的電話,她說:“蘭老師,我和沈鈺欣、劉琳文想預約第六課,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,而且做好了PPT,請您幫我們改改,好嗎?”(幾個孩子還分了工,一個主講,一個補充,一個寫板書)
后來,又有好些同學預約了后面幾課,我驚喜極了!
想想暑假中,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,自己的確受益匪淺。是啊,我們的課堂原本應該是學生的課堂,不應該是老師一言堂,課堂上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,應該讓他們七嘴八舌,變一言堂為群言堂。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先去學習,學生能自學的,老師堅決不講。課堂上,我們應該做到“三講三不講”,“三講”:一講學生提出的問題;二講學生不理解的;三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知識?!叭恢v”:一是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;二是學生沒有問題不講;三是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。學生課前的學習絕不僅僅是預習,而是系統的學習。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,才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所在啊。